古琴看上去细巧,可是结构缺一点都不简单,古琴由面板、底板、音梁、音柱、弦轴板、弦轴、琴弦和琴脚等有些构成。
面板又称琴面,是一整块长形木板,表面呈拱形,琴首一端呈方形,并开有穿弦孔;琴尾一端呈椭圆形,在项、腰处两旁各有月牙形或显方折凹入。
底板又称琴底,形状与面板一样但不作拱形,是在整块的木材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。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,一为龙池,一 为凤沼,腰中近边 处开有两个小方孔,为足孔,上安两足,叫雁足。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琴身(一致箱),在琴的首部里面,粘有舌形木板,构成与琴腹隔开的空间,叫作舌穴。
音梁又称项实,是一根位于面板背部的长木条,用以调整琴音。音柱是琴腹中的两个木柱,一个呈方形,叫地柱,在琴腹中部;另一个呈圆形,叫天柱、挨近琴首。
弦轴板位于底板的首部、开有设备弦轴的轴孔。改进的古琴,因琴首处还有一致箱,弦轴则镶嵌于面板首部。
弦轴又称琴轸,为圆形或瓜棱形,是用木制成的中空(为穿弦用)体,琴弦由丝绒绳系住,拴绕于弦轴上。
琴弦多用丝弦,一弦最粗、音最低、挨近徽位近期,依次渐细,一至四弦用缠弦,挨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、音最高。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,中心开有穿弦孔,琴弦从孔中穿过架于岳山上。